行业动态

55世纪云南菜有哪些特色菜?

  55世纪云南是个地形复杂多变的地方,不同地方的特色和饮食习惯差异也很大,所谓「云南菜」的说法其实不太准确。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云南菜内部菜系分区,我们做了一个大概的划分。不过如同川菜在人们印象中偏辣,但四川也有鲜甜口菜肴一样,所有这些「口味」都是没有绝对性的。

  以昆明、玉溪为代表的云南汉族菜系统,口味偏清淡、鲜咸,比其他地区更嗜甜。酸甜口的泡菜,烧饵块夹油条的甜咸酱、豆花米线的爽嫩劲、臭豆腐小锅米线的咸香,小吃比正菜更让人垂涎欲滴。

  昆明作为云南省会博采众长,融汇各地精粹。建水产的紫陶砂锅,武定的阉鸡,昭通的天麻,文山的三七,汇聚在一起做出一锅汪曾祺先生吃了也叫好的汽锅鸡。汽锅鸡与过桥米线是绝配,而昆明的过桥米线与蒙自过桥米线又有所不同。

  除了过桥米线外,豆花米线、小锅米线、鳝鱼米线、叶子米线、肠旺米线……浇头的不同让昆明的米线类型千变万化。再加上米线本身的类型不同,例如滇中喜爱又粗又圆的酸浆米线,比起湖南圆粉更为爽滑;西则偏爱细细的干浆米线以及米干;还有紫米米线、红米米线、卷粉……排列组合更是让人眼花缭乱。

  云南有「植物王国」之称,又少数民族众多,素有食用野花野菜的习惯。开春来到昆明的篆新农贸市场,便会感觉整个森林都被搬了过来:野生的有棠梨花、沙松尖、金雀花、木棉花、大白花(百花羊蹄甲)、蕨菜、水芹菜。

  家养的也不一定就是规规矩矩的种,大多是农民在种经济作物时的副产品,比如芭蕉花、瓜花、油菜花、石榴花、香椿、刺五加。专门种植以食用的有食用玫瑰、食用菊花、食用康乃馨等。

  雨季(夏季)是菌子上市的季节。去昆明的木水花野生菌市场,一定会让你大开眼界。外地的云南菜馆出售的野生菌,一般只有便于储存的松茸、松露等,娇贵的鸡枞、外地接受度不高的干巴菌、有毒的牛肝菌、廉价的各式杂菌,出了云南就很难吃到了哟。

  玉溪地区的凉米线、豌豆粉酸爽可口不必多说,甜品更是滇中一绝。这些传统滇式甜品你在昆明一样能吃到,但玉溪人一定会傲娇地说:甜品还是玉溪的更好~

  玫瑰木瓜水:以“木瓜籽”(学名假酸浆)揉搓出汁制成的凉粉,成型后冰镇放入白芝麻,再加入玫瑰红糖而成。

  米凉虾:米浆自漏勺而下,形成像虾子一样的滑嫩米制品,与木瓜水是好基友。

  调糕藕粉:在澄江藕粉中加入一小块紫米米糕,米糕由小蒸笼单个蒸制。吃时可先吃藕粉再吃糕,最后把米糕搅碎混合成粥状物一起吃。

  云腿月饼:采用宣威三年老火腿,肥瘦相宜,加入白糖、猪油制成的酥皮月饼。咸甜中带鲜香,云南人最爱的月饼没有之一。

  鲜花饼:以食用玫瑰加工成馅儿,外面包裹一碰即碎的层层酥皮。是新晋的云南送礼佳品,也有以茉莉花制成的。

  泡鲁达:来自东南亚的饮品,经德宏传入云南。以椰奶做底,放入泰国西米、越南面包干、水果、椰丝、炼乳等。椰奶浸泡过的面包干,椰香浓郁。

  昆明以西,包含了楚雄彝族地区、大理白族地区、丽江纳西族地区、怒江傈僳族地区,以及迪庆藏区等。虽然民族各不相同,但滇西地区海拔一路走高,高寒地区需要牛羊肉与乳制品为人体提供充足的热量,而山区不利于储存运输肉类,所以多选用腌制食品。所以滇西各民族的饮食都有相似之处。

  其中大理白族自治洲,处于滇西交通要冲,针对各地方物产以及汉族菜都有吸收。临近洱海的优势,也让大理的稻作、水产、山珍皆有。大米做成滇西人民热爱的饵丝,最有名的要数巍山耙肉饵丝。

  而大理人民也擅长做腌制食品。大理云龙县的诺邓火腿,和大理牧场的乳扇一同登上了《舌尖上的中国》。羊奶制成的乳饼,夹火腿蒸喷香四溢;牛奶制成的乳扇,烤脆了淋上炼乳不要太美。还有各种奶渣、奶坨子……大理的雕梅、酸泡梨、话梅等腌制果脯也远近闻名。

  丽江背靠玉龙雪山,与大理饮食有相似之处。但与大理相比,丽江少了份细腻、多了份粗犷。丽江奶渣比不得大理乳扇的精致,丽江粑粑也不如大理喜洲粑粑的精巧。一份丽江粑粑配酥油茶,是属于高原的独特浪漫。

  大理的吹肝、生皮生肉,丽江的腊排骨、血糯米肠等少数民族肉食,和中原主流相差甚远,或许会让人觉得蛮荒恐怖。吹肝流行于滇西北地区,用新鲜猪肝朝气管使劲吹气,直到猪肝膨胀成满气状态,然后以辣椒、花椒、鹤庆乾酒、盐等调料腌制。做好的吹肝高高挂在房梁上风干,要吃时拿下一个切片凉拌食用。

  生皮在白族菜里的意思的凉拌的生猪肉和生猪皮。说是生肉其实并不全生,新鲜宰杀好的猪用稻草烧过表皮,使猪变成均匀的焦黑色。然后冲洗掉表层被炭熏黑的部分,露出被烤到六七成熟的金黄表皮,把肉和猪皮分开切细,拌上佐料开吃~这样不会有猪腥味,反而更加鲜嫩。

  楚雄地区的彝家牛汤锅别具一格。迪庆藏区不论是风景还是美食,都与西藏、四川的藏区相近。来到这里,牦牛干巴吃到饱,青稞酒大口干。甜酥油茶会被视为娘炮,咸酥油茶才是当地人的最爱。

  红河河谷终年炎热,人民嗜酸辣,犹以南部与越南接壤的河口口岸为甚。但石屏、建水、蒙自一线,前为云南府千年古都,后为滇越铁路中转要道,再加上气候适宜地利优越,饮食自成一派。石屏烧豆腐、建水西门烧烤、蒙自菊花过桥米线,都是云南一绝。

  石屏这个小县城,是云南当之无愧的「豆腐之乡」。在云南只要说到豆腐,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石屏。石屏豆腐诞生自明初,清末被选作贡品。石屏的水质特殊,做豆腐时直接用地下「酸水」,不用添加石膏和卤水。做出来的豆腐鲜甜,油炸豆腐好吃得鼻子都掉了。

  很难说清云南到底有多少种豆腐,入口即化的包浆豆腐,有特殊香气的石屏豆腐,长着霉丝的臭豆腐……当地特有的水土和特殊的发酵方法,让云南的臭豆腐不同于湖南的臭豆腐闻起来恶臭,反而烤过后有氨基酸的特殊鲜味。

  如果说石屏是「豆腐之乡」,那建水就是一座「烧烤之城」。天色将晚,古城被烧烤的炊烟笼罩,每条小街小巷都隐藏着无数家烧烤摊,卖着烤粉肠、炸昆虫、烧豆腐。

  几个客人围坐一个烤桌,每吃五个豆腐老板娘就在你面前扔一颗玉米粒,吃罢以玉米粒计数。古城西门外更是烧烤摊聚集的重地,还上了《舌尖上的中国》。而竹虫、蜂蛹、蚂蚱、蚕蛹、蝉蛹……等等虫子都被串起来烤或炸,蛋白质丰富,香香脆脆。

  讲究汤鲜肉嫩的过桥米线,大概是云南最有名的菜肴没有之一。红白鲜嫩里脊薄片、火腿薄片、鱼肉片、鱿鱼片、芥兰片、白斩鸡、鹌鹑蛋,脆嫩的韭菜、豆芽、豆腐丝,几缕鸡枞丝、菊花瓣增香添色。滚烫的鲜鸡汤,香滑的米线再加上一小盅菌菇药膳汽锅鸡。

  滇中的过桥米线多用酸浆粗米线,原产地蒙自的过桥米线则更细一些。昆明的过桥米线是「套餐」, 鸡肉、里脊、火腿、蔬菜、米线分而上之,鸡汤滚烫用鸡油保温,先肉后菜最后是米线依次放入,生的薄肉片即刻被汆熟。

  蒙自的过桥米线更像「自助餐」,每家米线 余种配菜一字排开,你可任选 15、20、25 元套餐,自由选取 4、6、8 种配菜,师傅用海碗把配菜和汤加好,米线则在一旁的大锅里自己煮自己加不限量。这样一碗下肚,叫人魂不思舍。

  包括昭通和曲靖地区。这里多山高寒,以畜牧业为主。又临近四川、贵州,口味偏辣。宣威火腿与杀猪菜,会泽黑山羊,曲靖蒸饵丝,沾益辣子鸡,都享誉滇中。

  饵块是云南传统食物,类似江浙地区的年糕,但主料从糯米变成了大米。饵块的形态千变万化,大块的便是筒子饵块,圆片的是烧饵块,切丝的饵丝可煮可蒸可炒。

  曲靖蒸饵丝选用曲靖沿江一带产的优质稻米,制成筒子饵块,而后切片改细丝,放入木甑或竹甑里蒸。待饵丝变得软糯,便拿出来,放入肉酱、韭菜、豆芽、酸腌菜、甜酱油、油辣椒等调料拌均匀。吃起来饵丝香软,滋味浓郁。

  滇西南一带,地势逐渐降低气温升高,多个地区与东南亚接壤,口味受越南、缅甸、泰国影响,喜食酸辣。这里居住着傣族、哈尼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以傣族居多。而傣族内部又有多个派系划分,如水傣、旱傣、花腰傣等。

  相较而言,西边的德宏地区最为重酸重辣,犹以芒市、瑞丽为甚。南部的西双版纳州景洪地区更喜甜,喜闻乐见的菠萝饭便是代表食品。滇西南傣味的酸辣,与滇西北的咸香,共通组合成「云南味道」最突出的两个印象。

  傣族人民把生猪肉、生牛肉、生蚂蚁蛋、生蜂蛹等生肉剁成泥,拌上调料,名为「剁生」。

  云贵川特有的辣椒小米辣,个头小辣味足,绿的做泡椒,红的便是傣味里必备的佐料。如果嫌小米辣还不过瘾,可以试试小米辣的野生变种——涮涮辣。

  涮涮辣产于德宏、保山等地区,辣度为史高维尔指标 40 多万,被视为中国辣椒中辣度最高的品种。顾名思义,涮涮辣只要吃的时候在锅里涮一涮,便一锅汤立刻有了足够的辣味,敢于直接吃它的人非常少。

  傣味用的柠檬不是黄色的大柠檬,而是绿色的莱姆,又称酸柑。果实酸味强,在东南亚食用广泛,可以说是傣味最重要的调料之一。使用青柠做的代表菜有鬼鸡、柠檬撒撇、舂鸡脚、舂干巴等。

  酸笋是以西南地区盛产的新鲜竹笋,发酵变酸制成。保持了竹笋的脆嫩,又有特殊的酸辣味,做配菜可炒可煮。酸笋鱼、酸笋煮鸡、酸笋炒肉,好吃得舌头都掉了。

  同样称为酸腌菜,云南大部分地区是以苦菜腌制而成名为水腌菜,而傣族的腌菜种类则各式各样。如略微发酵的,叫酸扒菜,与番茄一起煮汤喝;用小油菜制成的油菜腌菜,细细瘦瘦做零食;晒干了的是干腌菜,煮干腌菜汤越喝越开胃。

  腌菜膏是用青菜或萝卜菜晒干发酵,反复熬煮成膏状,用作蘸烤肉烤鱼的蘸水。一般用于傣味烤肉。

  树番茄其实是木本番茄,圆溜溜的比普通番茄更小也更酸,可以用作拌「喃咪」。

  酸木瓜并非水果类的番木瓜,而是蔷薇科木瓜,可做腌制干果,也可做调味。酸木瓜煮鸡、煮鱼,有特殊的水果香气。

  傣族的米类似泰国香米,颗粒长,香气浓。菠萝饭是把菠萝挖空,糯米饭和菠萝肉拌在一起,放入空菠萝中蒸制。吃起来酸酸甜甜,有菠萝的香甜气息。

  竹筒饭则顾名思义,在一节竹筒中倒入香米封口后蒸制,还可以拌入花生、肉类等。吃时纵剖开竹筒,清香扑鼻。

  傣族地区多广泛种植芭蕉、香蕉,而把新鲜的芭蕉花摘下来,去除花蕊和外叶,炒出来便是一道香喷喷的芭蕉花炒肉。

  云南野生植物多,自然香草也多。除了常见的葱、韭菜、香菜外,少数民族还喜欢使用各式奇怪的香菜做菜。傣味里缺了香茅草、刺芹(老缅芫荽)可不行,昆明人喜食折耳根和它的叶子鱼腥草。更不用提野薄荷、香蓼、香柳等见到都难以叫出名字的香草。

  把食材剁碎,拌上小米辣、大蒜、老缅芫荽等调料,用芭蕉叶包成一个方方正正的方块。以草茎系之,放在火上烧烤,便称为包烧。包烧的食材多种多样,金针菇、豆腐、脑花、牛蹄筋、牛骨髓……芭蕉叶既可以防止食物被烧焦,又可带来一股清香味。

  「撒」是傣语,意为凉拌。撒撇由蘸水和配菜组成,配菜有细米线、冒牛肉、冒牛肚、牛干巴等。而蘸水的组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柠檬撒,一种是苦撒。柠檬撒酸辣清香,为外地人所喜;苦撒酸苦中回甜,为本地人所好。

  至于苦撒的苦味从哪来,则要从「牛苦肠」说起。牛苦肠简单来说,就是连接胆囊的牛肠,以及里面被胆汁和胃液浸润过的,半消化的草。苦撒便是以煮沸过滤的牛苦肠水为底料。另外牛苦肠也可以剁碎做成苦肠丸子。新鲜的苦肠很难得,是傣族人认为的上品佳肴。

  下载有用、有趣、能救命的 “穷游锦囊App”,获取全新的旅行灵感及实用的旅行指南。

  我这篇东西是写给外地人看的,不是写给昆明人看的。和昆明人谈昆明菜,岂不成了笑话!其实不如说是写给我自己看的。我离开昆明整四十年了,对昆明菜一直不能忘。

  昆明菜是有特点的。昆明菜——云南菜不属于中国的八大菜系。很多人以为昆明菜接近四川菜,其实并不一样。四川菜的特点是麻、辣。多数四川菜都要放郫县豆瓣、泡辣椒,而且放大量的花椒,——必得是川椒。中国很多省的人都爱吃辣,如湖南、江西,但像四川人那样爱吃花椒的地方不多。重庆有很多小面馆,门面的白墙上多用黑漆涂写三个大字“麻、辣、烫”,老远的就看得见。昆明菜不像四川菜那样既辣且麻。大抵四川菜多浓厚强烈,而昆明菜则比较清淡纯和。四川菜调料复杂,昆明菜重本味。比较一下怪味鸡和汽锅鸡,便知二者区别所在。

  中国人很会吃鸡。广东的盐鸡,四川的怪味鸡,常熟的叫花鸡,山东的炸八块,湖南的东安鸡,德州的扒鸡……如果全国各种做法的鸡来一次大奖赛,哪一种鸡该拿金牌?我以为应该是昆明的汽锅鸡。

  是什么人想出了这种非常独特的吃法?估计起来,先得有汽锅,然后才有汽锅鸡。汽锅以建水所制者最佳。现在全国出陶器的地方都能造汽锅,如江苏的宜兴。但我觉得用别处出的汽锅蒸出来的鸡,都不如用建水汽锅做出的有味。这也许是我的偏见。汽锅既出在建水,那么,昆明的汽锅鸡也可能是从建水传来的吧?

  原来在正义路近金碧路的路西有一家专卖汽锅鸡。这家不知有没有店号,进门处挂了一块匾,上书四个大字:“培养正气”。因此大家就径称这家饭馆为“培养正气”。过去昆明人一说:“今天我们培养一下正气”,听话的人就明白是去吃汽锅鸡。“培养正气”的鸡特别鲜嫩,而且屡试不爽。没有哪一次去吃了,会说“今天的鸡差点事”!所以能永远保持质量,据说他家用的鸡都是武定肥鸡。鸡瘦则肉柴,肥则无味。独武定鸡极肥而有味。揭盖之后:汤清如水,而鸡香扑鼻。

  听说“培养正气”已经没有了。昆明饭馆里卖的汽锅鸡已经不是当年的味道,因为用的不是武定鸡,什么鸡都有。

  昆明的白斩鸡也极好。玉溪街卖馄饨的摊子的铜锅上搁一个细铁条篦子,上面都放两三只肥白的熟鸡。随要,即可切一小盘。昆明人管白斩鸡叫“凉鸡”。我们常常去吃,喝一点酒,因为是坐在一张长板凳上吃的,有一个同学为这种做法起了一个名目,叫“坐失(食)良(凉)机(鸡)”。玉溪街卖的鸡据说是玉溪鸡。

  华山南路与武成路交界处从前有一家馆子叫“映时春”,做油淋鸡极佳。大块鸡生炸,十二寸的大盘,高高地堆了一盘。蘸花椒盐吃。二十几岁的小伙子,七八个人,人得三五块,顷刻瓷盘见底矣。如此吃鸡,平生一快。

  昆明旧有卖鸡杂的,挎腰圆食盒,串街唤卖。鸡肫鸡肝皆用篾条穿成一串,如北京的糖葫芦。鸡肠子盘紧如素鸡,买时旋切片。耐嚼,极有味,而价甚廉,为佐茶下酒妙品。估计昆明这样的小吃已经没有了。曾与老昆明谈起,全似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所记了也。

  云南宣威火腿与浙江金华火腿齐名,难分高下。金华火腿知道的人多,有许多品级。比较著名的是“雪舫蒋腿”。更高级的,以竹叶熏成的,谓之“竹叶腿”。宣威火腿似没有这么多讲究,只是笼统地叫做火腿。火腿出在宣威,据说宣威家家腌制,而集中销售地则在昆明。正义路牌坊东侧原来有一家火腿庄,除了卖整只、零切的火腿,还卖火腿骨、火腿油。上海卖金华火腿的南货店有时卖“火腿脚爪”,单卖火腿油,却没有听说过。火腿骨熬汤,火腿油炖豆腐,想来一定很好吃。

  火腿作为提味的配料时多,单吃,似只有一种吃法,蒸熟了切片。从前有蜜炙火腿,不知好吃否。金华火腿按部位分油头、上腰、中腰,——再以下便是脚爪。昆明人吃火腿特重小腿至肘棒的那一部分,谓之“金钱片腿”,因为切开作圆形,当中是精肉,周围是肥肉,带着一圈薄皮。大西门外有一家本地饭馆,不大,很不整洁,但是菜品不少,金钱片腿是必备的。因为赶马的马锅头最爱吃这道菜,——这家饭馆的主要顾客是马锅头。马锅头兄弟一进门,别的菜还没有要,先叫:“切一盘金钱片腿!”

  一道昆明菜,不是以火腿为主料,但离开火腿却不成的,是“锅贴乌鱼”。这是东月楼的名菜。乃以乌鱼两片(乌鱼必活杀,鱼片须旋批),中夹兼肥带瘦的火腿一片,在平底铛上,以文火烙成,不加任何别的作料。鲜嫩香美,不可名状。

  东月楼在护国路,是一家地道的昆明老馆子。除锅贴乌鱼外,尚有酱鸡腿,也极好。听说东月楼现在也没有了。

  昆明吉庆祥的火腿月饼甚佳。今年中秋,北京运到一批,买来一尝,滋味犹似当年。

  昆明的牛肉馆的特别处是只卖牛肉一样,——外带米饭、酒,不卖别的菜肴。这样的牛肉馆,据我所知,有三家。有一家在大西门外凤翥街,因为离西南联大很近,我们常去。我是由这家“学会”吃牛肉的。一家在小东门。而以小西门外马家牛肉馆为最大。楼上楼下,几十张桌子。牛肉馆的牛肉是分门别类地卖的。最常见的是汤片和冷片。白牛肉切薄片,浇滚烫的清汤,为汤片。冷片也是同样旋切的薄片,但整齐地码在盘子里,蘸甜酱油吃(甜酱油为昆明所特有)。汤片、冷片皆极酥软,而不散碎。听说切汤片冷片的肉是整个一边牛蒸熟了的,我有点不相信:哪里有这样大的蒸笼,这样大的锅呢?但切片的牛肉确是很大的大块的。牛肉这样酥软,火候是要很足。有人告诉我,得蒸(或煮?)一整夜。其次是“红烧”。“红烧”不是别的地方加了酱油闷煮的红烧牛肉,也是清汤的,不过大概牛肉曾用红染过,故肉呈胭脂红色。“红烧”是切成小块的。这不用牛身上的“好”肉,如胸肉腿肉,带一些“筋头巴脑”,和汤、冷片相较,别是一种滋味。还有几种牛身上的特别部位,也分开卖。却都有代用的别名,不“会”吃的人听不懂,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如牛肚叫“领肝”;牛舌叫“撩青”。很多地方卖舌头都讳言“舌”字,因为“舌”与“蚀”同音。无锡陆稿荐卖猪舌改叫“赚头”。广东饭馆把牛舌叫“牛”其实本是“牛利”,只是加了一肉月偏旁,以示这是肉食。这都是反“蚀”之意而用之,讨个吉利。把舌头叫成“撩青”,别处没有听说过。稍想一下,是有道理的。牛吃青草,都是用舌头撩进嘴里的。这一别称很形象,但是太费解了。牛肉馆还有牛大筋卖。我有一次同一个女同学去吃马家牛肉馆,她问我:“这是什么?”我实在不好回答。我在昆明吃过不少次牛大筋,只是因为它好吃,不是为了壮阳。“领肝”、“撩青”、“大筋”都是带汤的。牛肉馆不卖炒菜。上牛肉馆其实主要是来喝汤的,——汤好。

  马家牛肉馆常有人托一搪瓷茶盘来卖小菜,头、腌蒜、腌姜、糟辣椒……有七八样。两三分钱即可买一小碟,极开胃。

  昆明还有牛干巴,乃将牛肉切成长条,腌制晾干。小饭馆有炒牛干巴卖。这东西据说生吃也行。马锅头上路,总要带牛干巴,用刀削成薄片,酒饭均宜。

  昆明尚食蒸菜。正义路原来有一家。蒸鸡、蒸骨、蒸肉,都放在直径不到半尺的小蒸笼中蒸熟。小笼层层相叠,几十笼为一摞,一口大蒸锅上蒸着好几摞。蒸菜都酥烂,蒸鸡连骨头都能嚼碎。蒸菜有衬底。别处蒸菜衬底多为红薯、洋芋、白萝卜,昆明蒸菜的衬底却是皂角仁。皂角仁我是认识的。我们那里的少女绣花,常用小瓷碟蒸十数个皂角仁,用来“光”绒,取其滑润,并增光泽。我没有想到这东西能吃,且好吃。样子也好看,莹洁如玉。这么多的蒸菜,得用多少皂角仁,得多少皂角才能剥出这样多的仁呢?玉溪街里有一家也卖蒸菜。这家所卖蒸菜中有一色rang小瓜:小南瓜,挖出瓤,塞入肉蒸熟,很别致。很多地方都有rang菜,rang冬瓜,rang茄子,都是塞肉蒸熟的菜。rang不知道怎么写,一般字典查不到这个字。或写成“酿”,则音义都不对。我们到北京后曾做过rang小瓜,终不似玉溪街的味道。大概这家因为是和许多其他蒸菜摆在一起蒸的,鸡、骨、肉的蒸气透入蒸小瓜的笼,故小瓜里的肉有瓜香,而包肉的瓜则带鲜味。单rang一瓜,不能腴美。

  有朋友到昆明开会,我告诉他到昆明一定要吃吃菌子。他住在一旧交家里,把所有的菌子都吃了。回北京见到我,说:“真是好!”

  鸡土从为菌中之王。甬道街有一家专做鸡土从的馆子。这家还卖苦菜汤,是熬在一口大锅里,非常便宜,好吃。外省人说昆明有三怪:姑娘叫老太,芥菜叫苦菜。听昆明人说苦菜不是芥菜,别是一种。

  前月有一直住在昆明的老同学来,说鸡土从出在富民。有一次他们开会,从富民拉了一汽车鸡来,吃得不亦乐乎。鸡各处皆有,富民可能出得多一些。

  青头菌、牛肝菌、干巴菌、鸡油菌,我在别的文章里已写过,不重复。昆明诸菌总宜鲜吃。鸡土从可制成油鸡土从,干巴菌可晾成干,可致远,然而风味减矣。

  乳扇是晾干的奶皮子,乳饼即奶豆腐。这种奶制品我颇怀疑是元朝的蒙古兵传入云南的。然而蒙古人的奶制品只是用来佐奶茶,云南则作为菜肴。这两样其实只能“吃着玩”,不下饭的。

  炒鸡蛋天下皆有。昆明的炒鸡蛋特泡。一颠翻面,两颠出锅,动锅不动铲。趁热上桌,鲜亮喷香,逗人食欲。

  番茄炒鸡蛋,番茄炒至断生,仍有清香,不疲软,鸡蛋成大块,不发死。番茄与鸡蛋相杂,颜色仍分明,不像北方的西红柿炒鸡蛋,炒得“一塌胡涂”。

  映时春有雪花蛋,乃以鸡蛋清、温熟猪油于小火上,不住地搅拌,猪油与蛋清相入,油蛋交融。嫩如鱼脑,洁白而有亮光。入口即已到喉,齿舌都来不及辨别是何滋味,真是一绝。另有桂花蛋,则以蛋黄以同法制成。雪花蛋、桂花蛋上都洒了一层瘦火腿末,但不宜多,多则掩盖鸡蛋香味。鸡蛋这样的做法,他处未见。我在北京曾用此法作一盘菜待客,吹牛说“这是昆明做法”。客人尝后,连说“不错!不错!”且到处宣传。其实我做出的既不是雪花蛋,也不是桂花蛋,简直有点像山东的“假螃蟹”了!

  袁子才《随园食单》指出:炒青菜须用荤油,炒荤菜当用素油,很有道理。昆明炒青菜都用猪油。昆明的青菜炒得好,因为:菜新鲜,油多,火爆,慎用酱油,起锅时一般不烹水或烹水极少,不盖锅(饭馆里炒青菜多不盖锅),或盖锅时间甚短。这样炒出来的青菜不失菜味,且不变色,视之犹如从园中初摘出来的一样。

  菜花昆明叫椰花菜。北京炒菜花先以水焯过,再炒。这样就不如干脆加水煮成奶油菜花汤了。昆明炒椰花菜皆生炒,脆而不梗,干干净净。如加火腿,尤妙。

  炒包谷只有昆明有。每年北京嫩玉米上市时,我都买一些回来抠出玉米粒加瘦肉末炒了吃。有亲戚朋友来,觉得很奇怪:“玉米能做菜?”尝了两筷子,都说“好吃”。炒包谷做法简单,在北京的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已经推广。有一个西南联大的校友请几个老同学上家里聚一聚,特别声明:“今天有一道昆明菜!”端上来,是炒包谷。包谷既老,放了太多的肉,大量酱油,还加了很多水咕嘟了!我跟他说:“你这样的炒包谷,能把昆明人气死。”

  临离昆明前我和朱德熙在一家饭馆里吃了一盘肉炒菠菜,当时叫绝,至今不忘。菠菜极嫩(北京人爱吃长成小树一样的菠菜,真不可解),油极大,火甚匀,味极鲜。炒菠菜要尽量少动铲子。频频翻锅,菠菜就会发黑,且有涩味。

  昆明谓黑大头菜为黑芥。袁子才以为大头菜偏宜肉炒,很对。大头菜得肉,香味才能发出。我们有时几个人在昆明饭馆里吃饭,一看菜不够了,就赶紧添叫一盘黑芥炒肉。一则这个菜来得快;二则极下饭,且经吃。

  韭菜花出曲靖。名为韭菜花,其实主料是切得极细晾干的萝卜丝。这是中国咸菜里的“神品”。这一味小菜按说不用多少成本,但价钱却颇贵,想是因为腌制很费工。昆明人家也有自己腌韭菜花的。这种韭菜花和北京吃涮羊肉作调料的韭菜花不是一回事,北京人万勿误会。

  茄子酢是茄子切细丝,风干,封缸,发酵而成。我很怀疑这属于古代的菹。菹,郭沫若以为可能是泡菜。《说文解字》“菹”字下注云:“酢菜也”,我觉得可能就是茄子酢一类的东西。中国以酢为名的小菜别处也有,湖南有“酢辣子”。古书里凡从酉的字都跟酒有点关系。茄子酢和酢辣子都是经过酒化了的,吃起来带酒香。

  我早前写过一些云南的菜肴和小吃,具体可以详见把云南的早晨一口吃掉以及为过桥米线拨乱反正?

  在为过桥米线拨乱反正?一文中,在我谈到至今的云南某些地区及少数民族仍保留有生食的习俗时,某些答主仗着自己是云南人就跳出来指责我胡说八道,可见Ta不但连自己的家乡都不了解,而且连最基本的功课都没做,起码用百度搜搜嘛,随便用关键词搜一下“云南 生吃”,结果中也能出现“大理生皮”这种白族特色食物啊。

  和大理生皮一样,保山火烧肉也是逢年过节以及招待贵客时桌上必有的一道大菜,虽然它……非常重口味。。

  机缘巧合,在某一年过年时保山的街子(云南方言,意同“集市”)上见到过保山当地人现场“火烧肉”,虽然当时没有拍照片,但也基本上和下面这几张我搜到的图片相差无几:

  对,就是用茅草烧整猪,直到将猪毛烧掉,直到将猪皮烧焦。上等的火烧肉一定要外焦里嫩,“外焦”即猪皮焦脆,而“里嫩”呢,则是猪身子里的猪肉嫩到几乎是生的。。。哦不,准确地说,靠近肉皮的部分半生半熟,而大部分的肉则完全就是生的。。。

  而肉的部分,则一般切丝或剁糜后用水腌菜、萝卜丝、莴笋丝凉拌着吃,也就是我上面发的图1和图2。

  云南省内少数民族众多,出现“生猛”的食物算不上稀奇,但保山火烧肉这个问题我却一直想不通,因为保山地区以汉族为主,无论如何也没有“生食”的传统啊。。。。。。

  直到上个月在昆明和“云南通”敢于胡乱老师聊了聊,他的一些“猜测”似乎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个问题:保山汉民悉数为明初军屯移民,移民与原住少数民族通婚后,很多原住少数民族的民俗,包括食俗,也就被汉民沿承了下来。

  云南作为植、动王国 少数民族分布较多 食物自然稀奇古怪 如果你在别的地方吃过 英雄他老人家也不问出处

  怎么都是蘸着吃 (我就是戏多 就喜欢自问自答) 你等一下嘛 其实原理都一样 至少我这么认为 图它来了

  看到没 请大家捧场 我从小吃杨大妈 不不不不是大妈 是大妈家的泡水果 其实关于杨大妈有个暖心的小故事 才会喜欢她(其实别家也吃过 我就迷之信仰 口味不同罢了)

  然后评论里有人质疑她 我打算做个测评(其实就是口味不同 我吃酸辣粉 从来不要醋)

Copyright © 2012-2023 55世纪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70163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