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我们这十年|做足特色文章55世纪助力乡村振兴

  55世纪2013年11月24日至28日,习来到青岛、临沂、济宁、菏泽、济南等地,深入革命老区、企业、科研院所、文化机构等,考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句句殷切嘱托,一段段难忘场景,记录下习对山东人民的似海深情,对山东发展的如山厚望,对山东工作的科学指引。

  “闪电评论”专栏策划推出“我们这十年”系列网评,通过鲜活的实践故事彰显山东牢记嘱托走在前,勇担使命开新局的实干作为。

  山楂球、山楂圈、山楂红酒……2023年10月,济南市“一月一主题”集中采访暨“乡村产业看莱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莱芜区牛泉镇的庞家庄村,这座山村的一颗颗山楂经过“72变”后销往世界各地。如今,山沟里的山楂树已经成为村民的“致富果”,形成了一条特色产业链。在这场“山楂树之恋”的背后,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打开。

  一颗山楂的“72变”,正是山东重视特色产业发展的现实缩影。类似的案例在山东,可谓比比皆是。比如,素有“中国大蒜之乡”“中国金银花之乡”等美誉的临沂,2022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971.4亿元,一条别致的“食物链”清晰呈现;东营市坚持大闸蟹产业化发展思路,2022年,“黄河口大闸蟹”的品牌价值达到26.12亿元,再创历史新高,数字体现着市场对这一品牌的高度认可;“诸城绿茶”,素有中国“最北端茗茶”之誉,是诸城市农业特色产业之一,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产品,以“诸城绿茶”为代表的茶产业,逐渐发展成为当地助农增收的大产业……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对乡村来说,要实现产业振兴,就要做好“土特产”文章。只是,如何基于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如何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地方风情?这一系列的现实问题,一直未有公认的答案。近年来,山东在这些方面积极探索、努力行动,一批农村特色产业扎根“土”、体现“特”、形成“产”,从发展产品向发展产业转变,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型,逐步让“土特产”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路径、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这背后,既有山东在制度设置上的积极推进,也有在宣传推介上的不遗余力。制度设置上,《山东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山东省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行动计划》《山东省“十四五”乡村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证明了山东在打造特色产业、推进乡村振兴上的坚定决心。在宣传推介上,山东省举办的各类“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推介会,已经让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知道烟台苹果、章丘大葱、金乡大蒜、鱼台大米、日照绿茶等一大批既有“颜值”又有品质的“山东好品”。来自官方的积极推进,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个地方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不仅在于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更在于差异竞争、错位发展。全国农业看山东,作为我国第一农业大省,众多特色、优质的品牌农产品就是“好品山东”的典型代表。山东在“土特产”上面取得的成绩,就跟“差异竞争”息息相关。而在山东各地的发展之路上,差异竞争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比如菏泽,其工业基础一般,走传统工业化道路受限,其便积极打造生物医药这样高效益、高税收的产业,实现了差异竞争,走出了一条新型工业化之路;再比如,青岛拼绝对优势拼不过先行者、也比不过产业链齐备的南方城市,但其以口岸区位做足电商产业,不断放大比较优势,近年来稳坐“北方第一”的宝座;等等。对山东各地来说,积极摆脱路径依赖,有所为有所不为,穿新鞋走新路,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不能“捡进篮子都是菜”,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优势、竞争优势,这成功走出了新路。

  成绩值得肯定,未来仍需努力。新征程上,山东仍需继续耕耘、不断创新创造,抓住差异化竞争才是弯道超车不二之选的契机,努力拓展增值增效空间,让老百姓的口袋富起来、齐鲁大地的乡村美起来,积极为推动乡村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文/龙敏飞)

Copyright © 2012-2023 55世纪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70163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