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牛大一55世纪碗吃不完 可否恢复大小碗

  55世纪兰州晚报讯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为减少餐饮浪费现象,78岁的王老先生致电本报新闻热线,建议牛肉面恢复大小碗,让兰州人从每一天、每一餐开始,培养节约习惯,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近日,省市相关部门陆续发出倡议,倡导文明用餐、号召餐饮单位推出“小份菜、半份菜”。王老先生说,在全国倡导餐饮节约的时代背景下,牛肉面恢复大小碗恰逢其时。以前,牛肉面都是有大小碗之分的,大约在2015年前后,各面馆陆续停售小碗面,但老人和孩子确实吃不了一碗面。

  牛肉面是兰州的名片,凭着这份美味与情怀,借着经济发展的春风,兰州人把牛肉面馆开遍全国,也开到了世界各地。如今,兰州牛肉面已经足迹遍布40余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拥有4万余家店铺、营业收入超过800亿元的大市场。

  与之相对应的兰州牛肉面价格的变化,也折射出兰州经济的发展和老百姓收入、购买能力的提高。但在几次调价中,牛肉面馆逐渐停售小碗面,多由食客自主选择面多面少。王老先生认为,既然面少了,就应该有相应的价格,不然不足以体现市场的公平。牛肉面市场的每一次变化都备受关注,读者的建议您怎么看?

  不管您是消费者、经营者还是管理者,欢迎在《兰州晚报》微信参与小调查,并在留言区留言展开讨论,也可以致电本报新闻热线,说出您的观点。

  兰州晚报讯 昨日,本报刊发的《牛大一碗吃不完可否恢复大小碗》引起广泛关注,各大媒体纷纷转发。在本报微信公众号发起的小调查“您对牛肉面恢复大小碗持什么态度?”近九成投票者支持牛肉面恢复大小碗。还有近百名读者在留言区互动,表达观点。当天,兰州牛肉拉面行业协会也向会员单位发出恢复大小碗的倡议。

  “牛肉面取消大小碗后,在实际经营中,顾客会主动提出面大些或面少些,因此,实际浪费很少。”一位牛肉面馆经营者这样说,他估算每天都会有五分之一的顾客要求面多些,六分之一的顾客让面少些,如此一来,面馆的成本控制基本可以实现动态平衡。当天,记者也随机走访了几家牛肉面馆,在每天卖600-700碗面的牛肉面馆中,吃不完剩下的牛肉面大约20-30碗,占总量的3-4%。

  部分经营者也认为,牛肉面恢复大小碗的关键不是制止浪费,而是面多面少一个价,吃面少的人同样付了大碗面的钱,觉得吃亏了。在本报微信公众号,网友们的留言有近百条,网友TENG说,应该恢复大小碗,特别是早餐时段,很大一部分人都会说面下少些,中午时段一些老人小孩要的面少,照这样下去的话,如果一直不分大小碗,有的消费者就等于花了冤枉钱。

  本报报道刊发后,兰州牛肉拉面行业协会也向会员单位发出恢复大小碗的倡议。部分企业已经在核算成本、购置配套的小碗,本报将继续关注追踪报道。

  网友王煜说:支持节约,禁止浪费,恢复大小碗是兰州节约粮食最好的行动体现!

  网友樊敏说:大小碗对旅游业的发展很重要。因为我们兰州的小吃很多,大家都想尝尝。而且小碗还显得精致。

  网友你身边的说:赞成分大小碗,每次出去吃牛肉面都是分成两碗吃的,就怕吃不完浪费。

  网友弦年说:大小碗量不一样,成本也不一样,为什么吃的少要出大碗的钱?支持恢复大小碗。

  网友King说:分大小碗个人觉得是个很好的建议,像部分女士或者小孩一碗的确是吃不完。

  不管您是消费者、经营者还是管理者,欢迎在《兰州晚报》微信公众号参与小调查,并在留言区留言展开讨论,也可以致电本报新闻热线或记者电话说出您的观点。

  “一米一粟当思来之不易,爱粮节粮须人人有责。饭量大的要能饱腹,饭量小的做到不剩。各取所需,提倡节约,不可浪费。支持牛肉面恢复大小碗。”8月21日,晚报刊发《牛大一碗吃不完可否恢复大小碗》后,新闻热线接到大量读者来电,支持牛肉面恢复大小碗。在本报微信公众号发起的小调查“您对牛肉面恢复大小碗持什么态度?”中,近九成投票者支持牛肉面恢复大小碗。还有近百名读者在留言区互动,表达观点。更有读者爆料,兰州还有5元一碗的儿童牛肉面!是真是假?牛肉面恢复大小碗进展如何?跟着记者的采访一起去看看!

  网友“红橙黄青蓝紫”在本报微信留言:甘家巷“老印象”牛肉面就有儿童碗——5元,面比大碗少,适合饭量小的人。为了一探究竟,24日早上,记者根据地图上搜索的位置找到了这家位于甘家巷的老印象传统牛肉面。店内放着一台自助点餐机,在屏幕上点击“点餐”图标后,出现各种面食的选项,牛肉面8元,儿童面5元,酸菜牛肉面9元,两和9元……记者选择了儿童面,主要想看看儿童面到底有多少,够不够吃?

  微信扫码付款,出来一张自助点餐小票,拿到牛肉面档口,告诉师傅要一个三细。拉面、下面、捞面、舀汤、调料,两位师傅用一气呵气的动作完美配合,不到半分钟的时间,一碗儿童面好了,香味扑鼻。“点儿童牛肉面的顾客大约占到总体客流的三成,一般是老人、小孩和女士。”舀汤的师傅说,早餐时间吃儿童牛肉面的人相对多一些,现在中午也不少,上班族女性很爱点这种小碗。这也是记者第一次连面带汤吃干净,感觉刚刚好。因为之前吃牛肉面时,总要叮嘱一句,“师傅,面少些”,而且汤从来没有喝完过。

  记者进店大概是上午8时30分,离店的时间是9时左右,在这半个小时的时间内,有六个人选择了儿童牛肉面。家在附近的贾先生带着女儿来吃面,他说,以前都是爱人孩子分一碗面吃,自从有了儿童牛肉面,方便多了。

  “26日起,甘家巷老印象牛肉面在保留儿童牛肉面的基础上也恢复大小碗了。”昨天,老印象牛肉面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本报报道《牛大一碗吃不完可否恢复大小碗》后,兰州牛肉拉面行业协会也向会员单位发出恢复大小碗的倡议。陇鑫餐饮要求公司旗下牛肉面店恢复“大小碗”经营模式,并要求收银人员在顾客点餐时做好温馨提示,提醒客人按需点餐,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公司用两天的时间完成了点餐系统的调试和其他准备工作,从26日起先在甘家巷店试行。

  在这几天的时间,记者也走访了多家牛肉面馆,在谈到是否恢复大小碗时,经营者们观望者居多:“看大家,别人恢复,我们也恢复”“我们正在测算成本,看小碗如何定价,面量多少合适”“西固、安宁的牛肉面本来价格比市区低,有的7元,有的6元,恢复小碗不好控制成本。”大家还是各有说法。

  ●本报微信公众号发起的小调查“您对牛肉面恢复大小碗持什么态度?”,近九成投票者支持牛肉面恢复大小碗,也有消费者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王德成: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大小碗,非常有必要。国家提倡光盘行动,节约粮食,拒绝浪费。兰州应该也响应国家号召。希望对大小碗有明确规定,而不是商家随心所欲。

  石芮:可以给师傅说一声少下点就行了,要不然收票的还要记细的二细三细韭叶,还要记大小。饭量大的说一声面大就行了,反正我和孩子每次去要一个面分开吃。

  嘎嘣姐:一黍一米来之不易,饭量大的要能饱腹,饭量小的做到不剩。各取所需,提倡节约,不可浪费。

  Yue有事打电话:南方都是按两算,我觉得可以学习,节约粮食,满足不同需求。

  樵夫:兰州牛肉面一直是兰州人的早餐,从大碗0.21元(三两粮票),小碗0.18元(二两粮票),到大碗0.50元,小碗0.47元……到今天每碗七八元,支持大小碗。

  樊敏:大小碗对旅游业的发展很重要。因为我们兰州的小吃很多,大家都想尝尝,而且小碗还显得精致。

  你身边:赞成分大小碗,每次出去吃牛肉面都是分成两碗吃的,就怕吃不完浪费。

  弦年:大小碗量不一样,成本也不一样,为什么吃的少要出大碗的钱?支持恢复大小碗。

  手机尾号7390宋先生:牛肉面应该恢复大小碗,年龄大的一碗吃不完,两个人吃一碗又不够吃,所以希望恢复大小碗。

  手机尾号1274赵先生:他认同牛肉面恢复大小碗,因为经常看到有些人要的牛肉面吃不完,好多面被服务员倒入泔水桶,造成浪费。

  手机尾号5559王先生:他比较认同牛肉面恢复大小碗,这样避免浪费,另外建议兰州市大小餐馆分大小盘,这样可以多点几道菜也容易吃完。

  手机尾号2151张先生:他是糖尿病患者,像他一样的糖尿病患者如果吃一碗,那血糖肯定升高,吃不完就得倒掉,确实浪费,因此分大小碗是非常必要的。

  手机尾号6101胡先生:赞同牛肉面分大小碗,因为上了岁数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根本吃不了一碗面。

  兰州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牛铮超:牛肉面恢复大小碗是多赢。首先,兰州属于欠发达地区,低收入人群多,没有了小碗等于实际上的涨价。其次,疫情造成人们的收入减少,大家能节省一点是一点。事实上老人和孩子的确是大碗吃不完,看看各牛肉面馆里的确有浪费现象。恢复小碗面,既是响应国家号召,节约粮食,也在客观上不显痕迹地照顾了低收入群体,还能促使商家提高服务,实现多赢。

  不管您是消费者、经营者还是管理者,欢迎在《兰州晚报》微信公众号参与小调查,并在留言区留言展开讨论,也可以致电新闻热线或记者电话说出您的观点。

  在外地人眼中,兰州人的一年四季都是从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开始的,整座城市的黎明似乎是在牛肉面的香味中苏醒。也因此,自全国开展“拒绝浪费、厉行节约”活动以来,就有读者致电本报新闻热线,建议牛肉面恢复大小碗,让兰州人从每一天、每一餐开始,培养节约习惯,杜绝舌尖上的浪费。8月21日,本报刊发《牛大一碗吃不完可否恢复大小碗》一文后,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当天,兰州牛肉拉面行业协会向会员单位发出倡议:恢复大小碗。之后,本报相继以《近九成投票者支持牛肉面恢复大小碗》《已有面馆恢复大小碗多数经营者仍在观望5元一碗儿童牛肉面你吃过吗》为题,作了连续报道。近日,兰州市民欣喜地发现,家门口恢复大小碗的牛肉面馆渐渐多了起来,其中不但有“金城老字号”马有布,也有吾穆勒、萨达姆、张国仁等经营20年以上的老店,还有一碗兰、林和宫等牛肉面的新秀积极参与到“拒绝浪费、厉行节约”的活动中来。老人、孩子和饭量小的女士又可以点小碗面了,能省1元钱。

  在兰州,马有布牛肉面名气不小。该店由马有布先生于1983年创立,第一家店开在永昌路,店面仅为三十几平方米,数十年如一日,马有布一直亲自负责配料、兑汤、煮肉等技术工序,不断研究、调整,使产品品质不断提高。1992年中央电视台在兰州拍摄电视剧《牛肉面的故事》,首选场景就是马有布牛肉面店,并赠予“金城正宗”牛肉面的匾额。

  2006年,马有布之子马明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在传承技艺的同时,马明为马有布牛肉面各个工序制定了统一的量化标准,将马有布牛肉面做成了可复制的全国性的餐饮连锁机构。目前马有布牛肉面在全国有200多家店。

  在看到本报的报道和协会的倡议后,马明积极响应,并在兰州的4家店率先恢复大小碗。其中五泉下广场马有布牛肉面、永昌路马有布牛肉面、小西湖马有布牛肉面,恢复大小碗,小碗比大碗少1元钱,卖7元。旧大路耍拉子牛肉面小碗6元。周日上午,记者在五泉下广场马有布牛肉面馆采访时获悉,自恢复大小碗以来,点小碗面的顾客占到四分之一,其中早餐时间占比明显高于午餐时间。

  位于北滨河路的吾穆勒牛肉面从1992年创办至今已经走过了28个年头。近日,该店也恢复了大小碗。吾穆勒清楚地记得,他小时候吃得牛肉面,2两的一碗只需2两粮票加1毛7分钱,1992年一碗1块5,1996年,牛肉面行业推行消毒碗,牛肉面涨到1块7。后来每年都涨2-5角钱。直到现在,他的牛肉面一碗卖到8元,小碗7元。吾穆勒说,“牛肉面的价格确实一直在涨,就餐环境和档次也在逐年提高。这次恢复大小碗,也是牛肉面行业拒绝浪费的务实之举。看着客人连汤带面吃得干干净净,心里也舒坦。”

  同样,位于二热的萨达姆牛肉面也恢复了小碗。1990年,位于二热门口的一家牛肉面馆挂出了“萨达姆牛肉面”的名号。30年的时间弹指而过,如今的“萨达姆牛肉面”已经走上了公司化管理、连锁化经营的发展步伐。老板说,牛肉面既要传承,也要与时俱进,节约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每一个人都会拥护并践行。

  晚上8时,正宁路夜市逐渐热闹了起来,位于夜市东口的张国仁牛肉面馆迎来了晚间的客流高峰。门口放置着新做的广告牌——本店推出大小碗面珍惜粮食以俭养德。“最近面和肉都在涨价,推出小碗面基本没有利润,但国家倡导节约,顾客也有需要,我们经营的人就尽可能满足大家的需求。”老板张国仁说。

  昨日,有读者致电本报,说在东方红广场吃一碗兰牛肉面时点了小碗,因为是早餐时间,点小碗的人还不少。记者到店采访获悉,自8月28日起,一碗兰牛肉面广场店和欣欣嘉园店就恢复了大小碗。除了在传统的商业区开门店外,近年来,一碗兰还“拉”进企业、学校、医院。目前,兰大一院店的顾客享受6元的福利价,师大、城市学院、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学生5元就能吃到一碗牛大。

  5月1日试运营的兰州牛肉面产业发展中心林和宫牛肉面也于日前推出小碗。记者在采访时看到,这个牛肉面馆颇有先见之明,在5月1日试运行时,取面窗口上就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老板马有林说,我们都是从农村来的,过过苦日子,见不得一点儿浪费。

  马有林介绍说,兰州牛肉面产业发展中心是经兰州市发改委备案,兰州市城关区政府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项目规划总投资1.8亿元,分三期完成。是集牛肉面历史文化特色旅游、文化双创、牛肉面体验餐饮、牛肉面专业技术培训、牛肉面养殖产业、调料加工厂为一体的综合产业项目。其中一期项目分别为兰州牛肉面博物馆(展示馆)、牛肉面商学院、兰州牛肉面双创基地、兰州牛肉面体验中心及健康生活馆五个区域。牛肉面博物馆预计国庆期间正式向游客开放。

  广东嘉应学院甘肃籍教授陈其斌在朋友圈关注到本报的系列报道后说: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代兰州人的努力,兰州牛肉面已经风靡全国走向世界,并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三大中式快餐之一,获得了“中华第一面”的美誉。这次,由《兰州晚报》率先提出并跟踪报道的牛肉面恢复大小碗的提议,是兰州牛肉面精细化经营的表现,也是一种内在要求。以前,西北地区经营的特点是大水漫灌的粗放式经营,而东南发达地区则是精耕细作。服务就是生产力,市场有需求,服务就要响应。只有满足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才能通过点滴进步促进产业发展。

  从另一个角度讲,节约是中华民族的老传统,更是新时代下的健康选择。节约措施不能光提倡“剩菜打包”,更要在餐前餐后各个环节,通过分量缩减以及灵活搭配,实现多样化消费,从而引导消费者“量肚而食”,减少浪费现象。

  对企业而言,节约粮食更是一次内部升级。流程的动态管理、资源的合理配置、消费需求的精准把握都对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倒逼企业从源头抓起,控制成本,减少浪费。因此,牛肉面恢复大小碗在促进服务升级的同时,也成为推动节约型餐饮社会的助推器。只有实实在在的行动,才能唤起人们爱惜粮食、反对浪费的初心,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出新的生活观、消费观。

Copyright © 2012-2023 55世纪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7016348号-1